A君主動找我要求進行一次心理咨詢,我是未曾意料到的。他太太前些天找過我,說她懷疑丈夫有心理問題,懇請我看在多年朋友的份上,主動找A君做一次心理咨詢。我當時很為難,心理咨詢畢竟不是思想工作,可以隨便、主動找人談話和教育,心理咨詢通常只有當求詢者有求詢愿望,并主動來求詢時才能進行,即便是朋友,也不能貿然行事,否則豈不因“自作多情”而被人誤解甚至怨恨?想不到A君今天主動找來了,開始我還以為是奉太太之命,誰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大教授,你發表了那么多心理咨詢的文章,今天我想請你為我做一次心理咨詢。”A君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一副輕松自在的樣子。
“你也有心理問題?”因為相處比較隨意,我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反問。
“我不認為我有心理問題,可我太太老這樣認為,你看我像有心理問題嗎?”他無可奈何但又似乎有點苦澀地一笑。
“那你是被迫來的了,是不是太太逼的?” .
“不,我是瞞著她來的,我只想在你這兒證明我沒有心理問題,然后再與她論理。”少頃,他又嘟囔了一句:“哪有那么多心理問題!”
我“哦”了一聲,看來他是賭氣來的。他找我的目的,是想把我當作仲裁員,而不是真正想進行心理咨詢,解決心理問題。我當然不能錯過這次機會,既然他提到了心理問題,我就能順竿而上,權當作我“主動”對他進行一次心理咨詢吧。于是我問:“你太太為什么認為你有心理問題呢?”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因為我常常對她發脾氣。我承認我脾氣不好、個性強,可這與心理問題有什么相干?”他理直氣壯地說,但也流露出些許委屈。
我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問:“你每次發脾氣是不是都有非發脾氣不可的原因?”
他愣了一下,然后說:“原因當然是有的,不過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值得嗎?”
“不值得,但當時就是控制不住,怒火一上來就非常強烈,我的脾氣確實也太壞了。”他有些自責。
A君意識到自己脾氣太壞,說明他有內疚感。
“事后你是不是很后悔?”我問。
“對,很后悔。我太太脾氣很好,可我卻老對著她發脾氣,確實很對不起她。”
“但后悔并不能制止你下次照樣發脾氣,對不對?”
“是啊,我也為此非常恨自己。”他低著頭說,忽而又抬頭問我:“你怎么知道?”
我不置可否地笑笑,故意顧左右而言他:“你什么時候開始變得容易發脾氣的?”
A君想也不想就說:“我一向如此,小時候就是這樣的。”
顯然,A君自幼至今始終有著明顯的人格偏離傾向,這種人格偏離已使他形成了特有的行為模式:易暴發憤怒情緒且難以自控,事后可有后悔感,但下次又會有突然的失控沖動,情緒反復無常,不可預測,尤其是在其行為受阻或受到批評、指責時,更容易引發不適當的怒火,即使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不順心也會使其大發雷霆,但在發作間期是完全正常的人,甚至會給人一種非常通情達理,和藹可親的感覺,具有陣發性特點。嚴格地講,這種顯著的人格偏離表現,在我國精神疾病分類中屬于“沖動型人格障礙”,而世界衛生組織則將其納入“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障礙”,美國將其納入到“邊緣型人格障礙”之中。
但是,同許多人一樣,由于缺乏心理健康知識,A君也沒有認識到這是一種人格障礙,是眾多心理疾病中的一種,而只是認為這僅僅是脾氣不好、個性太強的表現,因而也從來不把它當作一回事,更不會把它當作心理疾病而引起注意和重視。A君的太大之所以懷疑丈夫有心理問題,就是因為太太隱約感到丈夫的人格特征明顯偏離正常,尤其是情緒上有著極為突出或顯著的偏離,與常人不同且難以理喻。
怎么同A君說呢?我思量再三,決定還是較為婉轉地點穿為好,只有這樣,才能引起A君的足夠警惕,并通過有意的調適予以逐步矯正。
“你有個性方面的心理問題。”A君既然認為脾氣壞是個性使然,我就以此為切入口。
“我承認我個性有問題,我的個性太強了。”他果然表示同意,在他看來,似乎這與他的感覺不謀而合。
“也就是人格有問題,確切地說是人格偏離。”我不想用“人格障礙”這一刺耳的病名,用“人格偏離”稍為緩和一些,但實際上人格偏離只要達到一定程度,出現明顯的社會適應不良就是人格障礙。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damingfuz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健康網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中國健康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