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除灰霾只能靠天?哪些因素在左右灰霾天氣?氣象專家和專業機構通過對廣州市多年氣象條件的監測發現,氣溫、風速、空氣濕度等因素對灰霾天的出現都有顯著影響。氣溫越高,灰霾天越容易出現,氣溫升5℃,空氣中PM2.5濃度會升高8至10微克/立方米;當廣州吹2米/秒以上的風時,廣州就不會有灰霾天氣;當空氣濕度大于70%時,空氣濕度越大,灰霾越嚴重。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副院長柴發合表示,由于南北天氣的不同,廣州等南方城市的顆粒物濃度達到30微克/立方米的時候,就可能出現灰霾現象,但在北方城市,顆粒物濃度達到75微克/立方米時,才能夠給人感受到灰霾現象。廣州的PM2.5濃度要從現在的5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國標35微克/立方米,至少也需要十多年時間。
文/表 本報記者 肖歡歡、張丹
外因
最近5年,廣州市空氣中的各類污染物總量總體上呈逐年下降趨勢。根據廣州市環保局提供的數據,2013年前11個月,廣州空氣達標天數達250天,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
治霾遠未高枕無憂
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吳兌向記者展示的一張近9年來廣州市PM2.5濃度圖顯示,從2004年以來,廣州市空氣中的PM2.5濃度呈逐年下降趨勢。不過,最近兩年來,廣州市PM2.5濃度卻較2010年有所反彈。
2010年,廣州PM2.5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但2011年和2012年,則增加到42.2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
廣州的灰霾天數也呈逐年下降趨勢。截至2013年12月20日,灰霾天數為51天,還不到2008年的50%,相對應的,最近3年廣州空氣質量優良率也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2012年廣州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4%,2011年空氣優良天數360天,比例為98.6%。廣州市氣象局觀測預報處處長何溪澄說,與2004年廣州的灰霾天動輒100多天相比,現在廣州的空氣質量比以前好多了。廣州的灰霾天數2002~2006年在上升,2007年開始下降,跟北方城市相比,廣州灰霾情況好很多。
不過,吳兌卻對樂觀的數據保持謹慎。他認為廣州治霾遠未到高枕無憂的地步。
霾易在珠江口西側堆積
“氣象條件對于當天是否會形成灰霾,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廣州市氣象局觀測預報處處長何溪澄與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室首席預報員梁桂雄接受采訪時說了幾乎相同的話。
何溪澄認為:“氣象條件是灰霾的外因,而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數量則是灰霾的內因,形成灰霾,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肯定的是,如機動車減排、能源結構調整等,可以客觀上減少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量”,能夠對于灰霾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是否會形成灰霾,更重要的因素,則是當天的氣象條件。
空氣污染與氣象條件關系密切,氣象要素中的風和降水對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稀釋、擴散、沉降起著重要作用。
“短時期內,在污染源基本不變的條件下,污染物濃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氣象條件。”梁桂雄說。
然而吳兌認為,灰霾和“天”其實無關。灰霾是最近三十年的事,只有在經濟容量到了環境不能忍受的地步才會出現。灰霾的根本原因就是排放,氣象的擴散條件好,就能夠減緩灰霾;擴散條件不好,垂直方向有下沉氣流,會加重灰霾。珠三角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空氣污染物也可能會在珠江口西側堆積,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學生2012年曾進行過一項有關廣州市PM2.5濃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通過隨機抽樣,課題組發現,PM2.5濃度與氣溫有密切關系,氣溫越高,空氣中的PM2.5濃度越高。在氣溫達到32℃時,PM2.5濃度也相應達到55微克/立方米。在其他氣象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氣溫每升高5℃,空氣中的PM2.5濃度約上升8至10微克/立方米。
風速超2米/秒灰霾難出現
但何溪澄表示,氣溫對灰霾天氣的影響,要靠長期監測得出數據,科學的結論還要繼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
課題組還研究了風速與灰霾天氣的關系。通過監測發現,風速越大,出現灰霾天氣的幾率越小,當風速大于2米/秒時,基本上不會出現灰霾天氣。
此外,灰霾的出現還跟風向有關。在該局監測到的灰霾日中,出現灰霾日時吹東北風的最多,超過50%,其次為北風。而在刮東風或東南風時,灰霾天氣出現的幾率很小,連10%都不到。
廣州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羅森波等人此前在對廣州2002年至2004年灰霾天氣與氣象因素的關系分析時也發現,當風速達到2.8米/秒時,能見度為10公里;而當風速降為1.7米/秒時,能見度僅為7.8公里。“風速大于2米/秒時,污染物基本上能被吹散、稀釋,就不會出現灰霾天了。”吳兌說。
廣州12月份灰霾天概率64%
廣東省氣候與農業氣象中心的劉愛君等人對灰霾的季節性進行分析發現,從1961年到2002年40多年間,廣州不同月份的灰霾天數明顯不同。其中,灰霾天數最多的是12月份,平均達到5.9天;最少的是6月份,平均只有0.7天。這40多年間,12月份廣州市有64%的年份出現了灰霾,而6月份則有62%的年份沒有出現灰霾。同時,冬季(12月~次年2月),灰霾出現占42.6%,秋季占27.5%,秋冬兩季占全年灰霾天數的70%以上,而夏季(6~8月)僅占11%。
他們分析認為,這主要因為夏季廣州雨水豐沛,對流頻繁,對空氣中的污染物起到沖刷作用。而冬季風力微弱,空氣干燥,近地面的灰塵、尾氣難以稀釋。何溪澄說,從根本上講,灰霾是一種靜穩天氣,靜就是風特別小,平均風速在1米/秒以下。穩指的是大氣比較穩定,如果大氣層上面的溫度高于下面的溫度,產生逆溫,這樣大氣就無法流動。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時,空氣就容易惡化。廣州夏季雨水天氣多,對流天氣多,穩定性天氣少,所以灰霾天就少。
梁桂雄解釋稱,氣壓梯度越穩定,污染物的濃度越會比較高。在均壓的情況下,氣壓變化引起的風速就會比較小,氣壓比較穩定,這就不利于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擴散。
另外,廣州的空氣濕度也跟灰霾天氣有很大關系,當空氣濕度在70%以下時,空氣濕度越小,空氣越干燥,出現霾的幾率越大。而當空氣濕度大于70%時,則相對濕度越大,霧霾天氣越嚴重。
內因
在吳兌看來,廣州灰霾天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超標。具體來說,工業污染物排放、機動車尾氣排放和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概各占1/3,起到90%的作用,氣象條件等外部條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大概只有10%。“治灰霾不能總是靠冷空氣來救場,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他說。
煤炭占比8成是灰霾“元兇”
能源結構不合理,煤炭使用量過大一直被認為是廣州灰霾天的元兇。吳兌說,目前廣州每年消耗煤炭2900萬噸,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
目前廣州8個電廠,7個在燒煤。廣州能源對煤的依賴遠遠高于其他國內城市,煤炭在能源結構中仍占百分之八九十。另外,廣州的“煤改氣”進展十分遲緩,2011年廣州的天然氣消費總量接近11億立方米,為北京的1/7,上海的1/5。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也表示,廣州的PM2.5來源中,除了數量龐大的機動車排放外,發電廠是最重要的固定排放源,發電廠的PM2.5排放量占廣州PM2.5來源的20%。
治霾關鍵先治VOC
去年4月,廣州市環保局的數據顯示,機動車排放占PM2.5來源的38%。不同于北方地區PM2.5的來源以沙塵為主,珠三角多以硝酸鹽、硫酸鹽、有機物等二次空氣污染物為主,廣州的PM2.5成分中VOC占40%。
在吳兌看來,VOC排放過量是廣州灰霾天的獨特成因。北方地區PM2.5的來源以沙塵為主,廣州多以硝酸鹽、硫酸鹽、有機物等二次空氣污染物為主,在兩者同量的情況下,廣州的PM2.5對人的傷害會更大。因為廣州集中了大量造船廠、汽車廠和集裝箱廠,這些廠的噴涂量比較大,此外,廣州還有大量的精細化工廠,它們都大量使用有機溶劑,“廣州應重點控制VOC”。
華南理工大學的鄭君瑜教授也表示,PM2.5跟其他的污染不一樣,它一部分來源于機動車、工廠等的直接排放,還有50%左右是來自氣體污染物的二次轉化,這意味著對PM2.5的控制將更加困難。“不重視多種污染物的控制和區域聯合治理,PM2.5的治理很難取得好的效果。VOC的治理,是珠三角空氣質量改變的關鍵。”
治理
針對廣州灰霾治理,吳兌開出了“四招”藥方。
廣州水巴是個亮點
第一,需要降低GDP增長率,優化產業結構,重污染企業不應聚集在一起,重化工廠不能高度集中,并應遠離人口集中區。吳兌說:“就是神仙也不可能保證實現GDP8%~12%的增長率,同時又減少排放量。”
第二,需要優化能源結構,煤炭的比重降到30%以下,能源結構調整才算合理。
第三,要優化交通路網。吳兌說,這實際上就是“讓車跑起來”。他說,汽車在60~80公里/小時速度時的排放是很低的,但如果一腳剎車一腳油的,就成了高排放。他舉例說,香港、澳門雖然路面窄,但是都是單行道,并且車速非常高,這樣排放就很低,但北京就是一個大型的停車場,車都不動,自然就造成了高排放。而廣州的水巴,就是優化交通路網方面的有益嘗試,“是個亮點”。
最后,則是要優化城市規劃。在城市中留有通風道和一定比例的濕地,不能把原來所有的桑基魚塘、濕地等全部變成硬化路面,世界上最成功的城市是斯德哥爾摩,這座城市就是三分之一的水面,三分之一的森林,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道路和住宅,空氣非常好。
天數較少程度最輕
吳兌是國內灰霾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他說,北京等地的灰霾天數都有200多天,廣州只有幾十天。不止是天數,污染程度都是最輕的,以PM2.5濃度年均值來看,廣州是42微克/立方米,上海是49微克/立方米,南京和北京都是70微克/立方米,沈陽是82微克/立方米,在大城市中,廣州濃度是最低的。但要從目前的50微克/立方米降低到國標35微克/立方米,還需要十多年到二十年時間。
廣州市也在為減少灰霾天數作出積極努力。日前,廣州市環保局表示,廣州今年將全面推廣使用“粵Ⅳ標準車用柴油”,進一步擴大黃標車限行,加大淘汰黃標車力度,在2015年前全面淘汰2005年前注冊的營運黃標車。黃標車是高污染排放車輛的簡稱。全面推廣使用粵Ⅳ標準車用燃油后,可使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約15%。
遼寧省近日首次給8個城市開出“霧霾罰單”,罰繳總計5420萬元。對此,廣州市環保局黨委書記、局長楊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廣州將通過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來治理灰霾。他舉例說,廣州市淘汰全部煤電換為天然氣,經測算,需要1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樣的氣源很難做到。
“‘大手筆’不是想做就能做,但我們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楊柳說,廣州會選擇地吸收不同城市的經驗,根據實際情況推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damingfuz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健康網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中國健康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