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唐山7月27日電 題:守護唐山大地震截癱者24年的承諾:“別哭,還有我!”
中新社記者 魯達 肖光明 王天譯
臨近“7.28”唐山大地震40周年紀念日,朱德芹家又有了新變化。一臺50英寸的電視機,讓20多平方米的房間頓顯“奢侈”。和電視一同換新的,是一組智能淋浴。若不是低矮的門窗和隨處可見的無障礙設施,人們或許意識不到,這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康復村一位高位截癱者的家。
這一切,對于每月只有500多元人民幣政府救助金的朱德芹而言,曾經做夢都不敢想。
1976年7月28日,發生在唐山的一場里氏7.8級的強震,造成24萬人罹難,3817人截癱。朱德芹的家也在這場地震中沒了,災難帶走了與她相依為命的母親,也讓時年22歲的朱德芹高位截癱。
1983年,經人介紹,朱德芹與同是大地震截癱幸存者的王保占結婚。1992年,唐山建成無障礙的康復村,“村民”們均是在大地震中造成下肢癱瘓的傷者。朱德芹夫婦也在這一年住了進來。
“終于覺得要苦盡甘來了,可命運又一次拋棄了我。”朱德芹說,時年44歲的王保占被查出肺癌,每月依靠政府救濟度日的夫妻二人,根本買不起昂貴的抗癌自費藥。回家路上,朱德芹抑制不住地放聲痛哭。
“正在我傷心的時候,騎車路過的王世民停了下來。問明緣由后,王世民只說了一句,‘別哭,還有我!’”朱德芹回憶說,那天下午,王世民一路把他們夫妻二人送回村。
隨后幾年,王世民遍訪名醫,堅持為王保占購買自費藥品,并為他們購置全套家電。即使在王保占去世后,王世民仍每月給朱德芹送去1000多元。“我以為那只是隨口說的一句安慰話,沒想到竟成了他這24年堅守的承諾。”朱德芹說。
讓王世民做出承諾的,還有另外40名大地震導致的傷殘者。自1992年開始,王世民每月固定拿出2.6萬元分發給他們用以改善生活,逢年過節還為他們準備米面糧油,24年來從未間斷。
“看到這些冊子沒?里面記載著24年來每個月的每一筆錢,都發給了誰,發了多少。這些冊子由我和康復村的另外三人一同保管,(救助金)一同分配。”朱德芹指著柜子里厚厚一沓冊子說,根據家庭困難程度,每人每月都能分到幾百至上千元,這些錢,足以讓這41個殘疾家庭的生活上一個臺階。
打開冊子,最上面的一頁是今年7月份的救助金發放記錄,上面寫著:“蘇保齊700元,李冬梅550元,齊立新750元……”
電視機裝好了,遙控上密密麻麻的按鍵讓朱德芹犯了愁,她習慣性地撥通了王世民的電話。“別著急,一會兒我去告訴你怎么用。”王世民在電話中說。
聽說王世民要來,盡管屋內已是一塵不染,朱德芹還是洗出一條抹布,轉動著輪椅,將家具仔細擦了一遍,又把沙發整理得沒有一絲褶皺。
剛過大暑時節,又接連下了兩場雨,唐山的天氣悶熱異常。王世民穿著一件領口洗得發白的藍襯衫,花白的頭發無力地貼在額頭,疲憊的臉上掛著笑容。
一番設置后,電視機畫面停留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報道,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內的地震罹難者紀念墻下,擺滿了祭拜亡靈的鮮花。這一幕,讓一直滿心歡喜的朱德芹突然哭得像個孩子:“40年了!我也想在‘7.28’那天去祭拜一下媽媽。”
大地震發生時,正在四川當兵的王世民躲過一劫。1978年,他退伍后分到一家工廠當鉚焊工。不久,他下海經商,用30多年時間,創建了北京中海神龍集團公司。隨著財富的增長,王世民的慈善事業也越做越大,數十年間先后為希望小學和貧困弱勢群體捐贈近4000萬元。
對慈善事業出手闊綽的王世民,卻始終保持著農民的本色,一件紅色的羊絨衫,一穿就是十幾年。
激動的心情慢慢平復,朱德芹用滿是皺紋的手拭去眼淚。此時的她還不知道,從來沒有說過謊的王世民,這次注定要食言。
半年來暴瘦了30多斤,病重的王世民在兩次拒絕了醫生的住院要求后,身體狀況亮起紅燈。朱德芹打電話時,王世民正打算回家收拾衣物住院,電話讓他再次把時間給了康復村里的“親人們”。
從朱德芹家出來,又走訪了幾位康復村的“老朋友”后,王世民坐車前往北京的一家醫院。“誰也沒告訴(病情),省得大家擔心。”王世民說,他會讓家人在“7.28”那天接送朱德芹祭拜母親。(完)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damingfuz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健康網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中國健康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